摘要:2016年11月17-18日,“第24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2016年中國地熱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辦。2017年1月3日~5日,“2017中國地熱產業與地源熱泵技術交流大會”在石家莊市河北會堂盛大召開。
2016年11月17-18日,“第240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2016年中國地熱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辦。2017年1月3日~5日,“2017中國地熱產業與地源熱泵技術交流大會”在石家莊市河北會堂盛大召開。兩個大會相繼召開,表明環境污染包括霧霾的治理形勢日趨嚴峻,大力開發地熱產業,形成大面積地熱供暖(制冷)代替燃煤(氣、油)的被動局面,才是根本大計。本次大會由住建部建設環境工程技術中心和中國能源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協會主辦,由新成立京津冀第一家首創地熱開發產業鏈的河北中地地熱集團、河北省地熱產業協會和河北省水利行業協會承辦。

大力發展地熱產業,盡快進行燃煤替代,是治理霧霾的根本大計
大會伊始,已有85歲高齡的國務院資深參事、住建部建設環境工程技術中心主任王秉忱致開幕詞,他表示,邀請大家冒著石家莊的嚴重霧霾來商討發展地熱和治理霧霾大計,是為了讓大家體會國家治理霧霾的必要性,看到開發地熱能源的迫切性。京津冀地區每年可開發利用的地熱熱量折合標準煤3.43億噸,相當于京津冀2014年燃煤消耗總量的94%,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8.18億噸。
同期,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地熱能供暖要達到16億平方米,凈增11億平方米,成為今后可再生能源供熱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霧霾嚴重的京津冀地區,2020年地熱能供暖面積要達到4.5億平方米,占到五分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兼國家地熱能中心主任曹耀峰強調指出,剛剛結束的12月21日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重點談了關注“霧霾”等關鍵民生問題: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霧霾天能不能減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要盡可能利用清潔能源,加快提高清潔化供暖比重。

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跨界融合,以國有大集團如中石化為主導,以民營企業為主力,推動地熱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民營地熱開發集團異軍突起是這次地熱產業交流大會的一大亮點。河北省水利行業協會副會長兼鉆井分會會長劉鳳歧在致辭中指出,河北省有800多家鉆井公司,近幾年,他們主動適應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形勢,又開辟了地熱產業這個新戰場,近兩年共開發地熱井1000多口,總供熱面積達5000萬平方米以上。
大會承辦方河北中地地熱集團是一家集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地熱資源綜合性開發科技型企業集團。未來,中地地熱集團計劃投資10億人民幣與10個市縣開展地熱產業合作。按照河北“雄縣模式”由集團投資、建設、運營,進行整體開發。

